女飞行员接烈士回国:余旭用生活铸就蓝天丰碑
从农家女到”金孔雀”的传奇人生
2016年深秋,河北唐山机场腾起的黑烟中,一位女飞行员永远留在了她挚爱的蓝天。她就是余旭——我国首位驾驶歼-10战机的女飞行员,被战友们亲切称为”金孔雀”。当36万群众手捧白菊送别这位年仅30岁的烈士时,大众不禁要问: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川妹子从稻田走向云霄?
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的余旭,从小就有着蓝天梦。8岁的她每天走两公里山路去上学,总爱对着盘旋的燕群比划飞行姿势。谁能想到,这个跟着外婆挖红薯、追野兔的”野丫头”,二十年后会成为中国空军最锋利的”空中尖刀”。
万里挑一的涅槃之路
2005年,正在备战高考的余旭看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公告——空军首次招收歼击机女飞行员。在20万报名者中,她脱颖而出成为35名幸运儿其中一个。但这只是开始,残酷的训练淘汰率高达70%。
“你们当中70%会被淘汰!现在退出还来得及!”教官的吼声刺破哈尔滨的寒风。余旭紧了紧作训服,想起离家时外婆塞给她的蜀绣手帕。抗眩晕训练舱里,姑娘们被甩得像断线风筝,余旭却咬着牙往太阳穴抹风油精;夜间紧急集合时她曾因低血糖晕倒,却在军医赶来前硬撑着爬起来:”报告!我能继续训练!”
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,让她成为首批成功留下来的16名女学员其中一个。毕业典礼上,将军为她佩戴中尉肩章时,发现这个瘦小的姑娘手心全是月牙形的血痕。
云端绽放的铿锵玫瑰
2009年国庆阅兵,长安街上空掠过八道彩色烟轨。驾驶歼-10的余旭透过护目镜俯瞰天安门,这一刻,她不再是崇州农家的余小妹,而是守护祖国蓝天的”金孔雀”。
2012年深秋,余旭迎来了终极考验——歼-10单飞。座舱盖闭合的瞬间,她抚摸仪表盘轻声说:”老伙计,今天咱们得争口气。”当战机以70度仰角刺破云层时,塔台记录仪记下了她平稳的呼吸声。着陆后,教官红着眼眶捶她肩膀:”好你个川辣子!”
2015年马来西亚兰卡威航展上,她驾驶歼-10完成”倒挂金钟”特技,让外军将领惊叹:”中国女飞行员比法老的黄金面具更耀眼!”而在珠海航展上,面对粉丝们的热诚欢呼,她却偷偷给外婆发短信:”阿婆,今天又有人夸我像无论兄弟们年轻时嘞!”
永远的”金孔雀”:烈士魂归故里
2016年11月11日,余旭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:”三十而立,继续追云逐日。”谁也想不到,这是她留给全球的最终微笑。次日训练中,她驾驶的战机突发故障,跳伞失败而牺牲。
噩耗传回崇州那晚,83岁的外婆攥着泛黄的飞行学员证,在堂屋枯坐到天明。殡仪馆里,将军们发现烈士的枕边放着三样遗物:褪色的蜀绣手帕、歼-10模型,还有张字迹娟秀的便签:”若我化作星辰,请告诉孩子们,那是姐姐在跳孔雀舞。”
11月18日,余旭烈士魂归故里。从全国各地赶来的36万群众手捧白菊,绵延十里的花海让山河失色。体育中心吊唁厅外,曾被她资助的凉山女孩举着蜡笔画:蓝天白云间,穿飞行服的仙女在跳舞。
写在蓝天上的诗篇
如今,北部战区空军基地的荣誉室里,”金孔雀”的头盔静静陈列在玻璃柜中。新入伍的女飞行员们总会在此驻足,她们知道:这个头盔曾盛过巴山夜雨,装过南海朝霞。
每当歼-20编队掠过崇州上空,老大众就会指着天际说:”看呐,小旭带着新战机回娘家了。”那个从稻田里起飞的姑娘,用生活绽放成永不凋零的空中花环,正如她最爱的诗句:”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。”
女飞行员接烈士回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,余旭用她短暂而绚烂的生活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:梦想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;信念有多坚定,人生就有多精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