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为何“老赖”还能坐一等座出行?三大漏洞曝光

“老赖”为何能逍遥法外?

明明被法院列入“限高令”名单,为何仍有“老赖”能大摇大摆地乘坐高铁一等座、飞机商务舱?这背后暴露的是现行执行体系的三大漏洞。近年来,多地检察机关发现,部分被执行人利用护照信息不互通、部门协作不畅等难题,频繁绕过限高令,甚至有人一年内违规购票40余次。这不禁让人发问:限高令真的“形同虚设”吗?

漏洞一:护照“换壳”轻松逃限高
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》,“老赖”不得乘坐高铁一等座、飞机等交通工具。但现实中,他们却通过频繁补办护照钻空子。例如,江苏宜兴一名“老赖”竟办理了10本护照,每次被限制就用新护照购票。

关键难题:护照编号不像身份证唯一,每换一本就获得新号码,法院无法实时监控。而公安机关在办理护照时,又无法同步核查申请人是否被限高,导致“身份证被锁,护照仍自在”的尴尬局面。

漏洞二:部门信息“孤岛”难联动

“法院不知道‘老赖’换了护照,公安不知道办证的是‘老赖’。”宜兴市检察院调查发现,502名被执行人利用护照购票8000余次,其中一半人违规超过5次。

症结所在:法院、公安、铁路等部门数据未打通,形成监管盲区。例如,法院限高仅绑定被执行人现有证件,而新办护照的购票记录又不会自动反馈给法院。有检察官直言:“等我们发现时,‘老赖’早已飞了几十趟。”

漏洞三:惩戒措施“落地难”

即使查到违规,“老赖”也能玩“躲猫猫”。宜兴市法院曾对3名违规者作出拘留决定,却因无法定位其行踪,最终变成“纸面惩戒”。跨省追踪成本高、基层执行力量不足,进一步削弱了限高令的威慑力。

讽刺的是:部分“老赖”甚至在短视频平台炫耀:“限高这物品也就吓吓老实人!”此类教程进一步助长了规避限高的风气。

怎样堵住漏洞?专家提出三招

1. 护照与身份证关联:建议将护照号与身份证号绑定,确保“一人一号”,避免通过补办逃避监管。

2. 建立实时数据共享:公检法需打通信息壁垒,例如公安在办护照时自动核查限高名单,铁路部门购票体系同步预警。

3. 强化惩戒执行:对高频违规者成立专班调查,追溯资金流水,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。

小编归纳一下:限高令的初衷是督促履行债务,而非给“老赖”留后门。只有多部门联动、技术手段升级,才能让“老赖”真正“寸步难行”。否则,司法权威何在?公平正义何存?